吴淑燕: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再次请问你,如果人性本恶的话,到底是谁第一个去教导人要行善的呢?
季翔:我方已经不想再次回答同样一个问题了!我倒想请问孟子不也说过“形色,天性也”嘛?请问什么叫天性呀?
许金龙:您讲得吞吞吐吐,我实在听不懂。对方辨友,请您回答我们荀子说的是性恶说,还是性无善无恶。
又没有注意配合。
正方提问的方式不对。提问要具体,对方就不好回避。上述问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听众也不好接受,因为前面反方实质上是将荀子作性恶论者对待的,这就有了明知故问之嫌;同时正方前面也已经指出过了,荀子是无善无恶论者,而这里又提出这样的问题,使人觉得不可理解。因此,这个问题应这样提:你们根据什么来断定荀子是性恶论者的呢?这样的问题,对方就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严嘉:这点都搞不清楚,还来辩论性善性恶?我想请问,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像这样的圣人都要修炼到古稀之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呢?
反方很机智,将复杂的问题模糊处理,并倒打一耙,否则陷进去就很难理清。
王信国:对方辨友,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不告诉我们答案。我倒想请问对方辨友的是,康德的主张到底是有没有道德?
正方被反方的气势镇住了。其实正方要继续将反方引向烂泥潭,可顺势承认自己没搞清楚,所以要请教对方,这样将带刺的球掷给了对方,倘若对方回答了,便可继续追问下去;倘若回避,则指出上面的话,这样评判的印象就很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