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根据对概念的不同的界定,可以将命题作如下的理解:
1、从本质上而言,人(类)是善良(有善行)╱恶劣的。
2、从本质上而言,人(类)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恶劣的。
3、从本质上而言,人(个人)是善良(有善行)╱恶劣的。
4、从本质上而言,人(个人)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恶劣的。
5、从人类起初的状态而言,人是善良(有善行)╱恶劣的。
6、从人类起初的状态而言,人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恶劣的。
7、从个人初生的状态而言,人是善良(有善行)╱恶劣的。
8、从个人初生的状态而言,人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恶劣的。
这些理解看起来差别不大,但辩的效果大不一样。
辩词详析
程序辩论
吴淑燕(正方一辩):大家好!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有理性。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而佛家说,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觉则是佛。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个例子不太全面,因为确有冥顽不化者,确有不愿放下屠刀者。引用孟子的话作为论据,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力量,其实它包含着许多于己方不利的方面。这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双刃剑”现象。“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这是个全称判断,表示没有一个例外。这个判断要论证起来是很麻烦的,弄不好纠缠不清。特别要注意的是,陈辞主要不是说给对方辨友听的,首先是说给评判们听的,因此,一定要让评判感到这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