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辩词分析
(单国华 根据本人著作《辩论双刃》改写)
正方:台湾大学队——人性本善
反方:复旦大学队——人性本恶
这是一九九三年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大决赛的双方辩词,比赛结果是复旦大学队战胜台湾大学队夺得冠军。
辩题简析
这是个千古话题,人们争论了两千多年也没有完全争明白。就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对辩题本身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是不同的,例如“人性”一词,在不同的时代,或者同一时代不同的阶级阶层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二是人们所站的立场和思维的角度不同,对辩题的理解也不一样,例如对“善”与“恶”的理解,就可从所站的立场不同,得到不同的理解,即对谁善对谁恶,同时,从伦理学和生理学等角度对它们的理解又是不一样的;三是不同时代的社会需要不一样,又会影响对这个问题的解释。
尽管如此,就我的感觉来看,正方的观点似乎要好辩一点,这是因为“善”比“恶”的解释要宽泛一些。“善”一般的解释是“善良”,而“善良”的解释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而“恶”呢,一般的解释则是:很坏的行为,犯罪的事情;凶恶,恶劣。从这两个字的解释来看,前者显然要好辩一些。正方只要抓住“没有恶意”这一点,就可大做文章,而不必要从伦理学的善行去立论,没必要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里。当然,反方也仍有许多可辩之处,如果说,正方从客观的角度辩的话,反方则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辩。因为任何一个观点,都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需要就不同,社会的需要也就不同。因此,人们的思想认识只有符合社会的需要,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从辩论的实际进行来看,反方基本上是按照这一点去做的,即从社会的需要去立论,他们的辩词中隐含了这样一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