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0月31日美国政府暂停对北越的轰炸,促成了即将在巴黎举行的北越、越共南方阵线、南越政府和美国的“四方谈判”。中国对和谈的种种阻挠失败了。11月5日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以体面结束越战为诺言,当选为下一任美国总统。11月17日毛泽东率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一起会见范文同,毛说道:“我赞成你们又打又谈。我们有那么一些同志,就是怕你们(和谈)上美国人的当。我告诉他们不会(上当)。”
1969年1月巴黎“四方谈判”开幕。中国再次告诫北越说“苏联和美国都是帝国主义,因此应当警惕。”一方面,周恩来继续怂恿北越打仗,他说:“看到你们决心战斗到底,我们非常高兴。尼克松面临很多困难,但他十分顽固。毛主席说:美军还有10万人在南越,不失败是不会撤走的。”另一方面,中国削减了对越援助。同期的苏联情报部门报告:“北越试图获得中国更为有效的援助,但未能成功。越中签订的1969年援助协议,中国人在半年里仅完成了31%。”
美国参与越战,到尼克松上台时,花费了千亿美元也牺牲了数万名士兵生命,却未能得到决定性的胜利。苏联借助越战消耗美国的效果逐渐显现,美国经济萧条,人民厌战,国会反对,社会也对“以战迫和”的政策动摇了信心。当时的越战态势是,美国继续保卫南越,固然可以暂时保障东南亚各国的安全,然而美国的国家利益却严重受损。胜利既遥遥无期,损耗也无法结束,持久的越战造成美国国力的逐渐衰退,当衰退到无法支持南越时,不但南越必定很快倒下,而且美国将被迫在全球收缩——美国意识到这正是苏联在全球战略上的重要目的,不如主动撤出越战,则美国仍然能够在维持全球平衡中保持优势。由此分析,可知从美国的立场来看,继续越战既不符合国家利益,也违背国内民意。因此尼克松就任总统之后,即积极谋求结束越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