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正清的「專題研究課」
上述三門課和我的學位計畫完全不相干。我的選擇大致基於兩重考慮:第一是當時決定讀完學位便回新亞任教,因此覺得應該把握住現有的機會,對西方歷史與文化的背景取得直接的認識,多多益善;第二是所選課程和我在香港幾年來研讀與寫作的領域比較接近,因此興趣相當濃厚。但是這三門課都是我在一九五六年秋季同時攻讀的。上面已提及,我的原有根基甚為薄弱,其中任何一門都讓我感到吃力,何況同時修二門?同時我又拘泥於歷史系所頒發的修課指南,說博上生每學期可選二門演講課,另加一門「專題研究課二寫出一篇具有原創性的論文。研討課我當然不敢涉及西方文史的領域,所以選了費正清教授有關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此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生約六至七人)共同研讀《籌辦夷務始末》屮若干特選的篇章,並儘量參考相關的西方文獻。但這一部分僅限於最初三至四星期,作為全課的預備階段;
研究生則在此期間選定論文題目,開始進行個別的研究。第二部分接著第一階段而來,由研究生每週輪流報告研究所得,然後再經教授和其他同班者提出質詢和討論。這是我第一次進入沔方的「中國研究」的行列,因此特別在此記下一筆。(按:當時美國學術界一般以「漢學Sinology」指有關「近代以前中國pre-mordern China」的學問;自十九世紀中期以「則通稱「中國研究」〕
我在這門課上的研究論文是通過晚清經世思想的脈絡對馮桂芬〔一八〇九一八七四、的《校邠廬抗議》和《顯志堂稿》作了較深入的分析和觀察。當時此課的助教是劉廣京(一九二一?二〇〇六)先生,精治中國近代史和美國經濟史,最為費氏所倚重。他和費氏互相商討之後,對論文的內涵一致認可。但費氏在文未卻另寫了一句評語,使我頗為窘迫。他的原文是:「Your pronunciations are all wrong!」(你的漢字羅馬拼音完全錯了。〉原來當時西方對於漢字譯音一律採用Wade-Giles系統,而我則根本不知道其存在,以致文中漢名我都根據自己的讀音〈不正確也不統一隨意拼出,終成一大笑話。後來得到劉廣京先生的指點我才開始從漢英大辭典中學習拼音系統。我於「中國研究」或「漢學」是一個十足的門外漢,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