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荀子・王霸》:“故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耳好声,而声乐莫大焉;目好色,而文章至繁,妇女莫众焉。……合天下之所同愿,兼而有之。”
[44]《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古乐》。
[45]《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46]《新唐书》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礼乐十一》。
[47]《新唐书》卷十一 志第一《礼乐一》。
[48]《通典》卷第四十一《禮一•沿革一》。
[49]《新唐书》卷十一《志第一•礼乐一》。
参考文献:
李孝定,1970.甲骨文字集释[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
刘庆柱,2010.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1949-2009)[M],人民出版社。
徐中舒,1989.甲骨文字典[M]. 四川辞书出版社。
王晓俊.“豊”之字形出于祭祀之“壴”——“礼”自“乐”出考论之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4)。
左汉林.唐代协律郎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新论[J].河北大学:哲学社会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