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帝令廷奏之,嘆曰:‘此华夏正声也。’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内十四调,宾祭用之。”胡三省注:“五夏,《昭夏》、《皇夏》、《诚夏》、《需夏》、《肆夏》。”
[32] 《新唐书》卷二十一《志第十一•礼乐十一》。
[33] 《新唐书》卷二十一《志第十一•礼乐十一》。
[34] 《新唐书》卷二十一《志第十一•礼乐十一》。
[35] 《旧唐书》卷二十八《志第八•音乐一》。
[36] 《新唐书》卷二十一《志第十一•礼乐十一》。
[37] 《新唐书》卷二十一《志第十一•礼乐十一》。
[38] 《唐律疏议》卷三《名例》。
[39] 《说文解字•卷八•人部》“俗,习也。”
[40] 《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41] 《说文解字•卷六•木部》:“乐:五声八音緫名。”
[42] 《墨子•非乐》: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道家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韩非子・解老》第二十说:“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患至。……故曰:‘祸莫大于可欲。’是以圣人不引五色;不淫于声乐;明君贱玩好而去淫丽。”;《淮南子精神训》说:“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哗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爽伤;趣舍滑心,使行飞扬;此四者,天下之所养性也,然皆人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