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我联想到袁隆平与基督教的缘源。
袁隆平母亲,名华静,1902年生于江苏镇江一大户人家,由英国人在镇江办的教会学校读完高中,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袁隆平的英语,就是其母亲发蒙的。知书达理、贤惠慈爱的袁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教会医院——北京协和医院。1943年8月-1948年1月,分别在重庆和汉口由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创办的教会中学——博学中学就读。
尽管袁隆平本人没有在《自传》中涉及到人生信仰,更无公开的资料宣示袁隆平是个基督徒,但一些细节仍能反映袁隆平对基督教有一定的感情。
如他与邓则恋爱时,他希望“感动上帝”(谢长江语),而不是当时多数中国人说的“老天”。当他与邓则成天作之合后,他对另一半说:“邓哲,你是上帝赐予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礼物。”到他遇到人生选择等时,想到最多的,就是其母亲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上帝给你的不会太多。”他去中南海瞻仰周总理曾工作过的西花厅时,感叹“倘若上帝让我再活一次……”[29]
虽然,以上诸多的“上帝”不一定出自袁隆平之口,但即使都是虚构的,至少也是他的学生或传记作者对传主的采访、观察、了解后才刻画的。而且,他本人对博学中学这所教会学校感情之深、评价之高,超乎人们的想象:“她是我最感亲切的母校,她给予我培养和教育,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般地说,对一个学者起决定性作用的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这对最高学历是本科的学者来说尤其如此。可袁隆平把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教育,归功于博学中学,我想,内有另一种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