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它转而去看那暗淡的生灭世界时,它便只有意见,模糊起来了,只有变动不定的意见了,又显得好像是没有理智了(508D)。“这个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就是善的理念。它乃是知识和认识中的真理的原因。真理和知识都是美的,但善的理念比这两者更美——你承认这一点是不会错的。正如我们前面的比喻可以把光和视觉看成好像太阳而不就是太阳一样,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真理和知识看成好像是善,但是却不能把它们看成就是善。善是更可敬得多的。”(508E-509A)
综上可见,柏拉图对这种类比的使用可以在哲学中被解释为许多不同的理由。在“太阳的类比”中,苏格拉底将“善”与太阳做类比,利用太阳的形象来帮助他的论点更加生动,或者让辩论更清楚地被理解。但是,正如大卫•休谟所说,我们所有关于事实的推理都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是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和相似性。随着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减弱,类比推理的可能性就越小,甚至只是一种猜想、一种假设(休谟,2001:20)。
二、线喻
线段的类比(Analogy ofthe divided line)是苏格拉底应格劳孔的要求下进一步解释“日喻”。
(一)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
苏格拉底说,“那么请你设想,正如我所说的,有两个王,一个统治着可知世界,另一个统治着可见世界,----我不说‘天界’名利你在说我在玩术语----你是一定懂得两东西: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509D)从这段话,我们理解到柏拉图在认识中将灵魂与肉体分离开来。可知世界的“王”是灵魂,那么,可见世界(现象世界)的“王”是什么?让人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