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秦惠王“初行钱”行的是半两圜钱。战国早期的半两圜钱是圆孔圆形的形制,钱文为大彖。有大中、小三种规格。这个时期允许民间铸行钱币(李运兴,张百全,徐柏年.2001)。商鞅变法后统一钱币的重量标准,并允许各城邑铸行钱币。因而,秦惠王二年“初行钱”,是由秦国政府铸行半两圜钱。
第二
,秦惠王“初行钱”是在商鞅变法之后,因而,“初行钱”必定有相应的法律。我猜测,这类法律可能是睡虎地秦简《金布律》的前身。由于金布法律,由政府统一铸行,钱币体现着政府的信誉,因而,钱币的规格、成色并不影响钱币所代表的价值。
第三
,由圆孔圆形的半两圜钱改为方孔圆形的半两圜钱。秦国铸行时间最长、铸行数量最多的是方孔圆形的“半两”圜钱[13]。从圆孔圆形的圜钱改为方孔圆形的圜钱就是一种重大的创新。因为圆孔圆形是仿玉璧或纺轮制作的;方孔圆形贯彻着“天圜地方”的理念[14],也是秦墨纺照车轮的原理而制作的[15]。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许多观点,在此不做赘述[16]。
六、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并没有统一铸行钱币
《史记》关于秦惠文王二年(前383年)“初行钱”的记载,是我们研究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国钱币制度的出发点。林剑鸣(1961)认为“初行钱”是秦自惠文王开始铸造货币(或至少是固定货币)(林剑鸣,1981.p.292);林甘泉说是自秦惠文王时又开始铸行另一种货币(林甘泉,1999.p.595);也有人认为“初行钱”规定“半两”钱为法定铸币,但没有明令规定“半两”钱的大小、厚薄、轻重标准(李光军.1999),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