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
(三)秦朝铸行的“重四两钱”不是“权钱”
据说为确保秦制货币在全国流通,严格规范半两钱的标准重量,秦朝专门铸造了一种如今被泉界称为“权钱”的标准砝码。最早见于清代李佐贤《古泉汇》、鲍康《续泉汇》。书中载录有“第一重四两”、“第五重四两”、“第九重四两”。李佐贤、鲍康均称其为“权钱”,丁福保所著《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认为是秦初权钱。马传德(2005)认为秦始皇统一货币的象征就是“秦权钱”。学术也有提出质疑的(曾维华, 2011)。我持否定的观点。因为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制作了法定的“商鞅铜升”(铜权),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重量标准就是以“商鞅铜升”为标准。秦朝《效律》对各类度量衡的误差有具体的规定[20],对黄金的误差规定不能超过1/2铢。实际上,铜钱的价值不仅取决于铜钱的重量,还取决于铜钱的成色。所以,政府部门不会单单对铜钱制作一个检验其重量的砝码。
(四)秦朝颁布《金布律》,严格管理钱币铸造和流通过程
《汉书·萧望之传》颜师古注云:“ 金布者, 令篇名也, 其上有府库金钱布帛之事,因以名篇。”1983年12 月,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大批汉简, 其中有不少是有关法律的文献,“已清理出的律名, 与睡虎地秦简相同的,有金布律。”[21]。睡虎地秦简《金布律》是一个名叫“喜”做的摘要,共18条,前5条与货币有关。可以看出秦朝严格管理钱币铸造和流通过程。其中摘抄有:“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钱善不善,杂实之。出钱,献封丞、令,乃发用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22]。官府受钱,须“千钱一畚”。1962年陕西长安县韦曲乡首帕张堡窖藏秦钱,釜内有古钱1000枚,釜残底器里中央有一长方形戮印(陈尊祥,路远.1987)。这说明《金布律》得到了认真贯彻。同时,钱币是法定货币,体现着国家的信誉,因而,钱质的美恶(钱质好与不好)混合在一起,百姓在市场用钱,不准在美恶之间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