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晚期(大约前383年-前221年),秦人将国都迁入西安和咸阳地区。这时的秦国已经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
综上可见,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并不落后。秦国由一个几万人的小国(附庸),经过684年的励精图治,“天天向上”,最终统一全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第二,秦国中期可能大量使用过麻布和兽皮质料的货币。
秦人在甘肃境内时,使用的是天然贝和纺贝质料的货贝。目前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秦国最早的铜质一两型的圜钱是秦献公十二年(前373年)和十四年(前371年)铸行的。这样,秦国发展历史的中期(大约前777年-前424年)就出现了一个没有考古出土货币的时期。有些作者认为,这是因为秦国经济落后,没有能力和必须铸行铜币。这种解释是苍白无力的。
我个人认为这个时期秦国可能大量使用过麻布和兽皮质料的货币。由于麻布和兽皮自然解体快,考古挖掘没有发现麻布和兽皮类货币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通过零散史料来进行推理。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曾派商人到楚国购盐,并以五羚羊皮买回百里奚。实际上,秦人早期以畜牧业为主业,并与西戎游牧部族亦战亦和,也有贸易往来。因而,兽皮是大家可接受的等价物。《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武帝时以白鹿皮作为货币,虽然这是罕见的事件。但在上古货币经济尚未居主导的历史条件下,皮币是可能的。
同时,秦人进入陕西关中地区,依靠“周余民”发展农业,用麻布做交换的等价物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根据睡虎地秦简记载,秦朝把麻布作为法定货币。那么,在秦国中期大量流通麻布质料的货币,其理由也是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