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摘自2000年《中华儿女》杂志第七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种感受,反映了相当数量的当年曾经有过知青经历的人的看法。也是这些人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能够有所作为的思想基础。看来从千千万万的上山下乡知青中成长涌现出一批各方面的人才绝不是偶然的,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上山下乡的实践,为知青一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里,我们国家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全社会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尽管有“左”的思想影响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干扰,但社会风气整体是积极向上的。这为当年上山下乡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成为他们在上山下乡及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条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为了接受一种“再教育”,而这种“教育”,实际上是让这些来自城市的年轻学子,通过自我认知的方式来阅读社会这部无字的大书;通过上山下乡的艰苦磨砺,来接受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知青们在插队的岁月里,看到了当时中国社会最真实、最基层的一面。
他们在接受艰苦生活的考验中,懂得了人生的衣食之难,体会到了稼穑之苦,在与最基层的人民群众朝夕相处、共同生活中,学会了坚忍、顽强与拼搏。体会到了普通农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经历,才“玉成”了知青健康的人格、志存高远的情怀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气质;正是因为有了上山下乡“这碗酒垫底”,他们才会在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对遇到的各种人生风浪总能等闲视之。在中国农村这片广阔的的土地上接受了精神洗礼的知青们,从农民身上感悟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学到了在书本中根本就无法学到的东西,收获到一部不着一字、但却可以受用终生的人生宝典。作为一种回馈和反哺,知青们将大好的青春年华、将单纯而又质朴的青春,热情挥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经过在农村这种与广大农民的亲密接触和艰苦生活的锻炼,才会有大批知青在上山下乡和以后的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勇于实践,艰苦奋斗,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