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通过几十年的实践,上山下乡政策在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上山下乡的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几百人的规模,到后来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去,做新一代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在实行上山下乡政策的二十七年时间里,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以自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为中国广大农村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摸索前进的艰难历程,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制定这一政策和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受到时代局限性的限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这是任何人认识事物时都可能会发生的现象,国家在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纠正。即使这样,上山下乡仍然达到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了大批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样三个目的,成绩依然是主流。
几千万知青的辛苦和付出没有白费。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党和国家把各项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增强,不仅消化了城市每年新增加的大批就业人口,而且还大量接受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解决城市人口就业的思路和途径也随之发生调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发生改变是必然的。1980年9月6日,国务院知青领导工作小组下发了《关于当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不再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下乡,最终结束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的历史使命。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带来的改变,不应因此全盘否定建国后实行了二十几年的上山下乡政策。实行什么样的就业政策,完全取决于国内国际的环境条件所制约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