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荒原景象与荒原情结
《荒原》名为荒原,描写的对象实为伦敦。整首诗共5节,其中明白指出地点是在伦敦或伦敦附近的就有3节。第2节“对弈”地点不明,第4节“水里的死亡”地点是在大海,但仅有10行。所以,《荒原》基本上是一首描写伦敦风貌的“都市诗”。
和波德莱尔描写巴黎一样,艾略特的笔下也汇聚了都市中的丑与恶。这里既有衰老的两性人、厚颜无耻的同性恋者、嫖客与妓女、患了重感冒的女巫、失身的少女、不忠的妻子、偷情的男女,还有充满鬼影的梦幻街道以及死尸与白骨。但是,与《恶之花》中的城市环境描写不同,在艾略特的笔下,人物所身处的是一片令人恐怖、令人沮丧的荒原之地。在这片荒原之上,土地干涸、杂草滋生,骄阳直射、枯树无荫,“这里没有水只有岩石/岩石无水只见一条沙路/……人在这里既不能站也不能卧也不能坐/山中甚至连宁静都没有/有的只是无雨的干雷。”很明显,诗中所写不是现实中的伦敦景色。艾略特似乎也并不刻意“准确”、“客观”地描写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外部世界,而是着意来描绘一个他所能体会到、所能感觉到的内心世界——一个荒原般的心灵世界。
在传说中,曾有一片土地,被一个衰老的、失去生殖能力的渔王所统治着,而这片土地的命运与它主人的命运密切相联。除非渔王的病治愈,否则这片土地便因受诅咒而永远是一片荒凉的所在。只有当一个年轻骑士佩带利剑到凶险的教堂寻找到圣杯,这种诅咒才能消失,荒原才能重获生机。与这一神话相应,《荒原》中也两次出现了渔王垂钓的悲伤镜头。在作者所描写的荒原上,年老的渔王苦苦地在等待着年轻骑士的到来,以便使自己的生命活力得以复归,使荒凉的原野重获生机。那么,我们禁不住要问,艾略特透过这一心理形象意在传达什么?艾略特与渔王之间有没有相近之处?渔王失去了青春、失去了性能力,那么,艾略特失去了什么?他在苦苦地期盼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