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本来主张要时刻不忘从现实条件出发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为什么会变成某些人剪裁、框定现实社会发展道路的公式?答案只能是人们割裂了马克思恩格斯上述两方面理论的有机联系,忽略了历史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从现实条件出发的选择、创造的过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之后,会不断地强调人们从现实条件出发的创造和选择的重要性。
恩格斯特别论述了个别人的意志和愿望的作用问题。关于个人的存在及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活动中始终关注但在后来第一个社会主义实践模式中经常不能恰当处理的一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恩全集》第3卷第23页)他们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同前,第30页)马克思在1846年指出:“人们的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马恩选集》第4卷,第321页)马克思在1847年指出,研究每个世纪中人们的现实的世俗的历史就是“把人们当成他们本身历史中的剧中人物和剧作者。
”(《马恩全集》第4卷,第148-149页)我们看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考察、理解的人不是想象中的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个人。在他们看来,“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恩全集》第3卷,第29页)于是,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到对人们实际生活过程的分析上面。正是对人们实际生活过程的分析使他们提出了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的学说,实现了他们唯物地、历史地解释社会发展的目的。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创立唯物史观的实际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现实的个人,而这一研究过程的终点则是社会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曾经具体地叙述了他们的这种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