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处于相互交错的权力网中,在权力的网络中运动,既可能成为被权力控制、支配的对象,又可能同时成为实施权力的角色,权力关系并不简单地表现为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权力不应被视为某些人可能占有的特权,而是“一个永远处于紧张状态的活动之中的关系网络。”(福柯,1999
)
三:权力是无主体的。福柯站在后现代性的立场上把主体看作是现代性理论的虚构,看作是人本主义的骗人的把戏,为此他呼吁解构主体。现代性理论是确立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的,人本主义预先假设存在着一种先于社会的其他一切的主体,一个崇高而伟大的“人”。福柯在前期的《知识考古学》中就力图揭示主体是一种虚构物,在《词与物》中则预言了“人的消亡,这是继尼采的“上帝死了”之后提出人死了的问题,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现代性理论中占有统治地位的作为主体的人,在福柯看来只是在近代的知识结构中诞生的,是现代性的语言、知识的产物,或者说是近代开始的话语霸权的产物。随着现代性的知识结构被后现代性的知识结构所取代,随着旧的话语霸权的解构,这种主体也就消失了,那么在福柯的后现代性语境中的权力也就是无主体的了。因此,福柯一再强调权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谁(
主体)
掌握权力,一直淡化了权力由谁(
主体)
实施的问题。福柯的权力无主体的观念其实与权力是一种关系、一种相互交错的网络的观念是完全一致的。在权力的关系网络中,每一个个人都只是权力的一个点,而并非绝对操纵权力的主体,他既是权力的实施者又成了权力实施的对象,人并非权力的主体而是权力运作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