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行为也确表明如此。
1935年8月,在六届四中全会的巨大反对声浪中粉墨登场、高调亮相的王明,不顾作为当时“左联”领袖与旗帜的鲁迅的抗议,再三授意,令其解散。
试想,如果“左联”工作的很好,体现了其应有的价值,为什么要解散呢?名字不好,换个名字就是了嘛!而鲁迅执意保留最后已名存实亡的“左联”,或不过出于纪念“左联五烈士”之意,这就更是让王明难以容忍了。
此后,当他们再弄什么“文艺家协会”的时候,鲁迅背上“破坏国家大计”的骂名,也再不肯加入这所谓“文艺家协会”了。
“我真觉得不是巧人,在中国是很难存活的。”1936年4月23日致曹靖华信中,鲁迅如是感叹。柔石固然不是巧人,左联五烈士,也不是巧人,还有龙华惨案中牺牲的其余十九名烈士,也不是巧人,他们明明集体丧命于国民党之手,却背上反党之名,被时任中共高层的王明评论为:“咎由自取!”
智力上,鲁迅可胜任为巧人,却厌恶于此,或厌倦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