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邹韬奋(左二)在武汉与沈钧儒(左四)等人合影
“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
1944年7月,邹韬奋因患癌症在上海病逝,时年49岁。临终前,他表达了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9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中共中央在致家属的唁电中称他为“吾党的光荣”,“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
1941年邹韬奋避走香港期间,大肆抨击国民党政府。香港沦陷以后,他先后转移到广东东江游击区和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邹家华回忆说:“躲到香港后,我们又和父亲分开了。母亲带着我们住在一个贫民窟。这是党的安排,利用贫民窟作掩护。父亲的生活一向由母亲照顾,和我们分开以后,母亲很不放心,又找到父亲,他当时住在一个饭馆里。日本占领香港之初,非常混乱,组织上决定把在香港的这批文化人救出来。先后分批把金仲华、茅盾等人从香港送到华南地区。我父亲也被救到华南。从我父亲到我们全家,倘若没有组织上的照顾,我们早就完了。”
期间,他多次向中共党组织提出入党请求,中共党组织婉拒,认为他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国统区工作更为有利。“父亲在1937一1938年间,已经向周恩来提出入党的要求。周恩来当时考虑,从党员的条件上来讲,那没有问题,但是从当时历史的情况来看,还是在党外做工作更加有利。因为如果你是党员,别人会以为你当然是代表党来讲话;但作为一个党外人士,从客观的立场讲话,就更具有说服力。” 邹家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