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100
万年前的蓝田人到10
万年前的大荔人直到半坡文明,关中的黄土文明源远流长。距今6000
年前,半坡人就以种植谷物为食,将丝麻织成衣料,营造房屋和墙垣,甚至养猪和制陶。在古老的《诗经》中,来自这片土地的风情数不胜数,“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可以说,关中平原直到战国时期依然“
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史念海,198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向关中地区大量移民,导致关中森林面积迅速减少,垦荒和农耕使人口迅速增加,土地的负担也日益加重。从先秦开始,十年九旱的渭河和黄河流域利用水利之便,成为中国文明的摇篮。另一方面,周期性的干旱和洪涝也使农业这种高风险的经济模式常常遭遇残酷的打击和磨难。
-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先生说:中国人生活的根本问题,常常可以从空中一眼看出:受到侵蚀的棕黄色丘陵、浑浊江河泛滥的平原、百衲衣一般的绿色耕地,以及由简陋的茅屋、蛛网般的水渠和台阶般的梯田聚在一起的村落,这就是多少代人们弯腰驼背累死累活辛苦劳作的见证。那么多的人密密麻麻聚集在狭小的土地上。可以说,中国人为了维持生命,耗尽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还有人的所有智慧和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