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国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小诸侯国,当时的国
君滕文公推行仁政,受到人们的好评。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来到滕国,根据自己学派的标准对滕文公进行了评价。他在肯定滕文公是一位贤君的同时,又批评滕文公“厉民而以自养”,意思就是“剥削民众而养活自己”。他主张贤明的
君主应该“与民并耕而食”意思就是像百姓一样自食其力。如果国
君不从事生产,吃百姓种的粮,那就是剥削百姓。
针对许行的批评,孟子进行了反驳,他在《孟子·滕文公上》中说:“……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所以说,有的人用心劳作,有的人用力气劳作。脑力劳动者治理别人,体力劳动者被别人治理。被别人治理的人供养别人,治理别人的人被别人供养。这是普天下公认的道理。”综观孟子的论述,他的观念应该作如下的解读:
统治者是劳心者,民众是劳力者,劳心者劳心的成果是管理绩效,劳力者劳力的成果是物质产品。从表面上看,劳心者不从事生产活动,却享用劳力者所提供的物质产品,会被认为是剥削,而孟子认为这不是剥削,而是脑力劳动成果与体力劳动成果的一种交易。拿禹的事迹为例,他受命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的儿子出生都顾不上管,对工作十分负责。但说到底他也是个劳心者,他出现在治水工地是去勘察设计,而不是挥着铁锹挖土。由于他的劳心,中国北方治理了黄河水系,南方治理了长江水系,“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禹治水的绩效是让全国无数的人都有了饭吃,他用这样大的功绩从劳力者那里换来了自己的一口饭,这能算是剥削吗?是禹在劳动成果上沾了民众的光呢?还是民众在劳动成果上沾了禹的光呢?要是谈起剥削的话,到底是谁剥削了谁呢?如果按照农家的主张,让禹种出自己要吃的粮食,他还有时间和精力来领导治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