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自汉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各朝各代都把“尊孔”列为立国的第一要本。因之,加封孔子为“先师”“先圣”“天师”“至圣天师”等等尊号便成了皇帝们干的重要大事,至于“祭孔”大典更是愈演越烈,成为必行之礼。放眼看去,神州大地上除了皇家的故宫,哪个文人的宅第敢与皇室相比?唯有孔府。
统治者为何独尊儒术?
解开这个谜并不难。只要看一看孔子都宣扬了些什么就一目了然了。统治即又“统”又“治”。对于统治者来说,第一要务是愚民。民只有愚了,才能忠。而孔子的思想中便正好有适合统治者需要的这个东西”
,你看,他公开提倡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贱者劳力,贵者劳心,贵者治人,贱者治于人”。他主张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为“君为臣纲”。第二要务是治民。至于治理的方式,就是孔子提倡的“礼”。这个礼是要“克己”的,就是不许臣民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一切“唯上是从”“唯命是听”“唯书为圣”,并且特别强调要“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得有违。孔子向统治者提供了全套的治民理论和方法。他告诉统治者:“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这里边的女人自不必说了,“小人”便绝不是指孩子,而是指社会底层的“刁民”。对付他们便要解除他们的反抗,贯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正因为孔子有如此精妙的理论,统治者当然乐于尊从。
孔子也卖力地向统治者游说他的“愚民”和“治民”理论。注意,是向统治者们游说,而不是向平民百姓游说。当着孔子亲自把这个理论付诸于实践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他所提倡的“仁政”,而是残酷的杀戳。这本身就把孔学的两面性和本质暴露无余了。孔学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封建统治者治国的学说。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汉代,董仲舒要上书皇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原因了。有学者认为,孔学是被封建统治者“利用”了。这是颠倒了本末。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着封建制迈进的搏杀的时代,社会上的各种思潮极其活跃。诸子百家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和政治需求中诞生的。孔子的学说对于进步的封建统治者来说是难得的告诫和提醒,是“齐家平身治天下”的法宝。所以,当着封建制度在中国实现大一统之后,这种“百家争鸣”局面必须扼杀,取一种思想和学说为统治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