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从开始建立起,内部就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3个派别。在前期活动中,马克思主义派坚决同无政府主义派进行斗争,在前 3次代表大会上,批驳了无政府主义者否定议会斗争和争取社会改良、主张进行个人恐怖活动、用总罢工来反对战争等观点。1896年伦敦代表大会拒绝无政府主义者参加,一批支持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为此退出大会。
也正是在这一转折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发生了分化:从1899年起“修正派”与“正统派”的分化,到1905年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左、中、右三派的分裂,最终形成了两次大战间“社会民主主义”与“革命共产主义”的对立。第二国际正是马社会主义由统一走向分化的关键环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三大主流思潮(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革命共产主义]、民族社会主义)和若干极左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托洛茨基主义等),都直接或间接与第二国际的理论和实践相关。
分享:
斐迪南•拉萨尔(1825~1864)
德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前身全德工人联合会创始人。1825年4月11日生于布雷斯劳(现弗罗茨瓦夫)。在柏林大学攻读哲学、语言和历史。接受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184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参加杜塞尔多夫民主派的革命活动,11月被捕,判处监禁。革命失败后,曾为掩护、援助革命者及其家属,并与马克思、恩格斯结识。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进入低潮,德国的社会主义者只能秘密活动。1859年拉萨尔出版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反对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统一德国。拉萨尔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贫困是由所谓 “铁的工资规律”造成的;要废除这个规律,就必须建立生 产合作社,使工人成为自己企业的企业主,获得全部劳动 所得;要建立生产合作社,必须依靠国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