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经济史研究
周育民
建国以来,国内通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教科书,基本框架来自于苏联的体系,而苏联的体系,则是斯大林撰写的《苏联共产党(布)党史》第四章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范畴,构成了通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而这两对基本范畴的理论依据,据说是来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篇序言是马克思在1859年初撰写的,距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1年,是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的先声,无疑是马克思主义成熟时期的产物。
马克思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过程中,逐渐形成其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的。在巴黎期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1845年迁居布鲁塞尔,根据马克思自己的说法,他在布鲁塞尔形成了指导他研究工作的理论成果。这就是他在序言中用精练的语言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是这样表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结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