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认为,学术著作是否著名,不在于学者本身是否著名,也不在于学术题目是否著名,而在于有无学术发现,以及这个发现有无学术价值。
读军校时,有一天学员队集中看电视,一位近乎神话的著名科学家身着军装,很权威地讲着部队伙食怎样办才科学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仅知道他是令美帝闻名丧胆的火箭专家,官方报道说美国总统曾经要用五个师换他,但他“冲破重重阻扰终于回到了祖国”。此时方知他还是伙食专家。后来我对1958-1960年老家发生的那场饿死人事件发生了兴趣,看了一些资料,才知道毛提出“亩产万斤”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这位著名科学家1958年发现的,他说:“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把每年落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利用的部分,……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这位著名火箭专家的农业学术发现,其“价值”今天已经初步大白于天下——三年饿死国人三千多万。
这个真实的伪学术案例尽管过去了50多年,尽管那个荒唐的年代已经很难再现,但学术造假在中国却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各种官办学术机构每天都在制造海量的学术垃圾,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庆幸的是,少数平民学者还在苦苦坚守学术良心的底线,让我们这个近乎无救的民族还时不时闪动起几点真实的思想火花。从《灾变论》,到《血酬定律》;从《谁是新中国》,到《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从《中国怎么办》、《经济大棋局》,到《“被”房地产的中国》……在人性、历史、经济等诸多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有学术道德、有学术发现、有学术价值、有思想火花的好著作。这些平民学者,有的失去自由,有的被迫去国,有的不受待见,有的生活不保,但他们的灵魂却是高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