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法国人发明智商测试,即“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哈佛顿时如获至宝。1916年美国人维克斯勒又编制了更加科学的成人智力量表,哈佛方面的测试结果相当令人汗颜,以至于没人愿意提起这件事。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你很难瞒住一些事,美国人民当时不知怎么看出了破绽,经常嘲笑哈佛“人傻钱多”、“富而蠢”,如果用100个词来形容哈佛,“聪明”大概要排到101位。有人会说智商并不代表一切,那我们可以用更硬的科研成果说事儿。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科学爆发期,尤其是重头的数学和物理领域接连取得史诗级进展,贵为现代物理支柱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皆生于此时。可惜这种成就与哈佛无关,基本都是德、法、英等欧洲天才的贡献。当时的哈佛只能在天文学上稍微露脸,隔三差五发现几颗小行星啥的,因为有钱嘛,搞得起昂贵的望远镜和天文台。
五
现代人如果知道当年上哈佛有多么容易估计要气得尿崩。哈佛如今的录取比例介于十选一和二十选一,但在20世纪初,这个比例是三选二。如果你爸爸是哈佛出身,录取机会将高达90%,名副其实的“十拿九稳”。而且在1933年以前,哈佛有四成学生来自马萨诸塞,比复旦交大什么的还变态,基本就是个地方大学。整个校园里,白人、盎格鲁-撒克逊裔和新教徒(简称WASP)占统治地位,最有面子的口音是“格伦顿腔”,因为格伦顿是一所着名的“富二代”中学,我觉得基本算“哈佛附中”了,FDR就来自这所学校。其他地方的口音哪怕是近在咫尺的“波士顿音”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当年JFK(约翰·肯尼迪)就因为口音不对,根本没脸挑战坡斯廉俱乐部,勉强去了二流的SPEE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