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有教授写信给董事会,委婉地表示可能是自己老了,总感觉教学效果不如以前好。此说法迅速得到响应,有些理学教授尖锐地指出,这完全是因为学生一拨不如一拨,并认为当时的哈佛还不如只有25年历史的密歇根大学,“除非马萨诸塞州政府收养我们,否则不要做梦与西部的大学竞争”。
校董们顿时紧张了,倒不是害怕干不过西部大学,而是怕重新成为公立大学——要知道校方经过不懈斗争,直到1843年才远离宗教影响,1865年才摆脱政府控制,成为一所学术独立、言论自由的私立大学。于是董事会立刻调查学生素质下降的问题,并打破惯例,任命一位新派化学家担任校长,即查尔斯·艾略特。
这是一个体现美国大学精神的经典案例:哈佛的最高权力机构虽是董事会,但奋战在一线的教授拥有相当的话语权,大到足以影响校长任命和政策制定,这是真正的人民民主专政。哈佛之所以300多年不衰并很可能继续不衰下去的本钱也无非这几个字:“教授治校,坚持三A(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
不过教授的话语权还需要科学方法的辅助,可惜当时没有标准化考试,很难评价申请者水平。由于招生全看家世,个别不想招到太二学生的教授不得不目测智力,经常能听到几个苦逼教授在一起琢磨学生:“此人目测十分”,“不对,据我看也就七分”。随便想想也能知道,这种目测法比今天屌丝们目测黑木耳“几分黑”更不靠谱,但已经是教授们能做的最大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