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年间建护国寺、褒忠祠。护国寺是为礼祭、护卫褒忠祠而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弘治、嘉靖、万历、清康熙、宣统、民国几个时期曾多次重修。护国寺为明清太监聚息养葬之地。1949年政府接管时,庙内主要有“养老义会”和“道教分会”组织。
养老义会,养老者都是太监。清朝被推翻后,太监失业,有的流离失所,有的加入义会,以延余年,至1949年北京解放时,入会的太监有50余人。义会住持信翰臣,法号修明,1878年生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19岁时净身入宫当太监。在宫里给胖主(瑾妃)管过账,当“坦达”;还管过唱戏,管过四司房(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当过宁寿宫他坦达。李连英、姚孟山、张祥斋(小德张)是信翰臣的师傅。1924年出宫,1930年联合志同道合的人,成立“思济慈善保骨会”(即后来的养老义会),后被推选为会长。
“道教分会”,全称“华北道教总会北京分会”。据信翰臣“历略”中称,“因太监庙十余处,为保全计,民国二十年(1931)加入道教会,曾为道教会会长”。护国寺太监,一般信奉道教。另外,还吸收一些道徒,他们不是太监出身,而是贫穷家庭,无法生活,只好去当小道。护国寺道教是龙门派岔出来的霍山派,信翰臣是第六代。护国寺道会共吸取道徒7人。护国寺除太监,道教师徒外,还有9名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