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谓“硬着陆”与“软着陆”的经济干预理论,其实也只在中国才有完全的实践机会。过去朱镕基总理搞的是“硬着陆”,纠错动作快,虽有阵痛但显效也快,成效也大。如果说朱总理的“硬着陆”有什么不受欢迎的地方,恐怕就是被郎咸平教授为首的经济学家们大肆宣扬的所谓国资流失,以及被国企下岗职工骂了多年的不顾国企死活。
对于“硬着陆”过程中所谓的国资流失和不顾国企及其职工死活,我多次阐释过,这恰恰是朱总理最值得称赞的魄力和魅力所在。当年的国资流失本就是个伪概念,当时那些严重亏损的企业,靠财政养活,资产本就是一文不值甚至是负资产,何谈国资流失啊?你不能说改制之后的资产值钱了,就说是国资流失吧?在国资流失问题上,要区分“硬着陆”时的情况与着陆成功后一些贪官仍然在贱卖国资的情况。何况国资再怎么流失,与“硬着陆”之后的经济大发展和国民财富(包括国资)的大幅增值相比,朱总理“硬着陆”的成效与功绩是显而易见的。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国资存在就是剥削的根源,贱卖私人固然不公,但私有化终归是比永远公有要好。我一直认为,国有资产应该免费送给人民,全部私有化,这样子就无所谓流失了,也能为经济的再次起飞创造最根本的条件与制度性的动力(所谓改革红利恐怕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硬着陆”这么有成效,为什么现在不搞“硬着陆”了,反而要搞什么“软着陆”呢?我看原因不外这么几个:一是所谓国资流失的问题被无限放大,政府多少被舆论绑架。二是今天的中国积累的问题太多,政府害怕国企改制和下岗潮引起社会问题。三是过去十多年里形成的国进民退思想仍在作怪,着陆的首要目标仍然是“做大做强国企”。四是权力不愿意迅速放手,一切改革都要给权力留下后门,导致想快速着陆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