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本质、内容、方法等的认识、态度与观念的总和。科学的教学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效果具有重要的导向、规范和促进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特别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要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教师要树立那些新的教学观呢?
一是关于“教学”的认识。教学是什么?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它的本质是交往互动。交往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创、共生、共享的基本形式。
二是关于教材的定位。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的媒介之一,教材不等于知识。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学生、有教育意义的资源都是“教材”。
三是关于教学过程的“因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因素网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接受、储存知识的“储藏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环境资源,带着学生,围绕真问题,走进教材、走向教学境域,开启探索之旅。
四是关于学习的认知。学生的学习不是在静态、被动、封闭中发生,而应在“问中学”、“做中学”、“研中学”、“议中学”。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体验、探究,深入知识“生产”过程,获得成功,有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