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就此题目写过一些文字。
这是那篇文字中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经济学作为经济常识的理性升华或者理论化,不能故作高深,一脸贵族,鄙视常识,把经济学殿堂人为仙境,成了和日常人们经济行为及其观念概括总结,即同经济常识毫不相干的东西,忘记自己所由发生的前提或者根据。背离常识,任何理论都会降低解释力。恰恰相反,任何理论,唯有在它能够为所有社会个人日常生活及其理性经验验证时,才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
教科书关于经济学,有个典型定义,人们耳熟能详: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的学问。
乍一看,这个定义真是那么回事,但是,经不起追问。
常识告诉我们,市场就是资源配置力量。该定义把经济学研究等同于市场作用,该进一步的道理没有展开,经济学还有很强的解释力吗?用眼下流行话语,该定义是否伪问题?
今天,再趟此浑水,自然须得有些可说。
先从马克思说起。笔者许多文字言及,马克思那里,经济学是关于形式规定的学说,由商品形式开始,进而价值、货币、资本、剩余价值乃至利润等等。
关于形式规定,古代人就有发现,譬如亚里士多德。形式规定作为一门学说,是现代产物,特别是资本统治生产,生产统治交换的结果。它只能从亚当•斯密开始。此前,不仅因为经济学不算独立学科(斯密由逻辑和道德哲学教师而成就《国富论》算作一个证明),更在于生产第二次转型:生产或者资本对供给的统治尚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