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教授认为,在西汉末叶,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而是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的“士大夫”了。这种社会基础,具体地说,便是宗族。换言之,土人的背后已附随了整个的宗族。士与宗族的结合使产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士族”。[1]
简单而言,所谓士族就是士族化的宗族,秦汉以降,贵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逐渐淡出,西汉初年实行的“郡国并立”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倒退,钱穆认为:
秦灭六国,二世而亡,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而秦亡为其最后之一幕。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平民政府必然创建,殆为当时历史趋势一种不可抗拒之进程。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2]
在笔者看来,“士族”之出现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封建”之复活。所谓封建,乃是封邦建国。依靠血缘关系,获得参与政权的权利,进而形成家族世袭,这便是贵族制。中国的贵族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大大动摇,平民阶层兴起,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次期间中国既没有走向神学崇拜,进而如西方那样建立一个“天国”来统治地上的信徒,贵族制在此过程中也退出历史的舞台。
历史按照秦朝设定的趋势,本来应该建立郡国体制的平民国家,但是自东汉起,豪强地主崛起,东汉末年皇室大权旁落,强宗大族把持了中央和地方政权,皇室既没,各地豪强地主蜂起割据,称雄一方,自此中国陷入近四百年的混乱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