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月报 黎明
愤青研究:用途广泛的真学问
“愤青”是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喧嚣、抢眼的一群,他们在背景不断转换的历史舞台串场已久,在今后的台面上他们还将做风云表现。然而,愤青是什么人,愤青的表现和特点怎么样,愤青能做什么、能产生什么后果……诸如这些基本问题,却很久未见学术式、系统化的认真研讨。近日廖保平先生推出新书《打捞中国愤青》,看过之后,觉得中国学界在“愤青研究”的领域,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愤青群和愤青现象客观存在。虽然对“愤青”要做出个准确定义很不容易,但在具体时段、具体事件中,这一群的观点与表达还是稳定、鲜明的。这是旗帜鲜明、错误鲜明的一群,“中国愤青是对盲目爱国、狂热排外、愚昧自大、鼓噪鲁莽的非理性群体的统称,其中主要指狭隘病态的民族主义者”——结合自己对那部分人的观察,也根据我对网络上大量谩骂作品的直接体验,我看廖保平先生的这个“愤青定义”相当准确。
我一直认为“定义是思维和学术的皇冠”。对自己有文采展示或得到读者热捧的文章、语句,我并不看重,但对自己提出的站得住的新概念、新词汇或者“重新定义”的东西,那就有些自恋了。训练有素的研究者和思想者心里清楚,成立的定义是系统深入研究的结果与归纳;定义创新的能力,不仅标志着头脑的效能,也说明了资料占有的翔实和研究者具备刻苦、严谨的学术品格。
要说抓愤青主要特征,我想特别指出的,一是看他们貌似勇敢的对外的“暴力主张”;二是看他们帮外国选民爱国、专骂外国元首的积极大胆表现;三是看对国内民生、本地政务做缩头乌龟的老实态度。有的人虽怀有民族主义热情,而在国内公共事务方面却勇于担待,对这种人,我认为他们理想主义色彩比较浓厚,不主张将他们划归到愤青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