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月票无效的车出现也有些年头了,要想改变公交混乱无序状态也早就改了,可这管理水平上不去,线路调整不到位,现如今把所有罪过都推到公交月票上,却没有什么部门或人员能站出来对此承担责任,也真是一道奇特的景观。今年暑期,公交部门曾经推行过公交车排队进站举措,一时间造成全城大拥堵的壮观景象,这也许就是管理能力的体现,并不是公交月票的错。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公交都被认为是公共福利的一部分,是政府应该为国民提供的公共服务。举世公认的社会主义成功经验如注重公共服务、合作、平衡发展、减少社会差别等精神,如今在我们这里被煞费苦心地用“市场化”旗帜取而代之。具体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被推给市场,最终由纳税人来负担,形成了对纳税人包括显性(强制性纳税)和隐性(负担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公共服务成本)。而本质上,就是政府放弃自身对社会应该承担的义务。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富足,社会福利水平应该与日俱增而不是相反。即使按照斯大林时代的说法,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需要。可我们却习惯于把手段异化为目的,把GDP诉求当作是国运兴衰彻头彻尾的考量标准,似乎活着就是为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是为了什么这样切实有效且关乎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的问题却被别有用心地掩盖抹煞。同时必须看到的是,目前公交月票使用者大多是低收入群体,于是,这社会福利的成份在这种特定状况下就有了社会救济的成色,成为对于低收入者的照顾。而这本来是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与执政理念的。但无论是专家还是媒体里,取消月票赞成者却故意或无意无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之间的本质区别,对于剥夺社会弱势群体出行权的行径引吭高歌大加赞赏,形成了话语权阶层与权势集团齐心协力剥夺被剥夺者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