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其因事而起,带有强烈的道德和情感义愤,主体性特征也就更突出,林昭的精神气质和思维模式表现得更为充分。而在理性与感性的平衡上,又比更多从个人倾诉、幻想出发的《灵耦絮语》胜出一筹。在这个意义上,《十四万言书》确实是已面世的林昭代表作,在研究林昭的价值上是独一无二的。
本文试图从《十四万言书》出发,结合其它面世文献,比较切实地探究林昭思想的内容和来源,以及其精神脉系。总体上说,林昭的思想深度直接取决于其精神穿透力,这使得她更多地呈现出诗人和先知的特征。通过先知式的直觉理性,林昭触及了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课题。
“自由”和“实用”的政治学原则对立
如果把《十四万言书》视为一部有系统价值的思想文献,而不是简单的“对暴政的宣言”以及一些思想断片的闪光,那么其中比较成形的观念,应是林昭在对当局的批判中体现出来的政治学原则。
的确,林昭对于一党专政批判的道德和情感力度,在她同时代的批判者中无出其右。但在义愤的表面下,林昭对执政党“实用性”政治原则的洞察其实是相当准确的,甚至超出了今天一些研究者的水准。而在另一方面,林昭对基于“自由”的政治学的理解也是相当准确的,达到了今天自由主义的思想水准。
林昭以她个性鲜明的语汇,把执政党的“实用性”原则表述为“穷尽一切手段达到目的的纠缠”和“狗熊式的不甘被动”。比之单纯的暴政,这种“没有底线”的模式更加引起她的彻底反感和断然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