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刘抑
索尔仁尼琴为何对中国不友好?
俄罗斯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的长篇巨著《红轮》在中国出版了。我不知道这本书、这一中国出版界的动作会有多大影响,但是,索尔仁尼琴这个人很有影响,这是肯定的。《红轮》号称史上篇幅最大的小说,据说索尔仁尼琴花了70年时间,因而有人将它称为索氏一生的心血。这部小说汉语翻译版本将近一千万字,目前出版的第一卷,共三部,也有百万字左右。我还没时间阅读这一长篇巨制,只能根据对索尔仁尼琴生平的了解,说一点简单的看法。
索尔仁尼琴成名于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西元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来被苏联驱逐,作品也在苏联被禁。此后,索尔仁尼琴长期居住于美国。虽然我一直不太喜欢用“左派”、“右派”的概念来说事,但是,西方的思想理论很容易造成这样的划分,因此,本文借用一下“左派”、“右派”的概念,只是为了解读索尔仁尼琴的方便。可以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索尔仁尼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他在全世界声誉卓著,如日中天,那时候,索尔仁尼琴是右派的旗帜和标杆。因为,索尔仁尼琴通过对苏联劳改营的描述,狠狠地打了全世界左派的一个耳光。索尔仁尼琴的劳改营文学,为自己树立了反抗暴政、追求自由的形象,被誉为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资本主义世界给予索尔仁尼琴很高的荣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