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很多国家,不能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一般都要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其出院程序比假释要复杂得多。 与犯罪人接触越多,李玫瑾的研究越深入,她心中积蓄的感受也愈发深刻:如果许多人能够早些得到社会的某种干预,他们原本不该犯罪。比如马加爵,如果有及时的心理辅导,他便能解决心理困境;而邱兴华,如果能够在经济
上获得帮助,也就不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去道观“挪碑”,更不会因与道长发生冲突导致杀人犯罪了。很多犯罪人如果小时候能和母亲一起生活,也许以后就不会那么无情、残忍……
“犯罪心理学更大的价值,是可以预防犯罪。”李玫瑾决心通过自己的研究,为犯罪预防做些事情。她不仅在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任副会长,通过讲课、讲座、发表论文讲述预防的重要性,她还在自己的博客中苦口婆心地讲述“心理抚育”的重要性,“三岁以前最好由妈妈自己带孩子……” 李玫瑾自己就是个尽职尽责的母亲,她顺手拿起手机,让我看她女儿的、丈夫的,还有她父母风华正茂时候的照片
。此时的她,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柔情。
“上天给每个人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平平淡淡地体会你独特的经历是最好的。”望着窗外,李玫瑾这样总结说。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