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老舍进入了瑞典文学院18位院士的视野。经过层层筛选,老舍于5月底进入了由5人组成的“决选名单”(即“短名单”),而且老舍在这5人之中排名第一。这“决选名单”的第一名就意味着比其他4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机会更大一些。再过4个多月,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就极有可能第一次落到中国作家的头上。
6月至9月,瑞典文学院全体院士进行暑假阅读,审查“决选名单”上5名候选人的作品,好在复会后用书面形式陈述自己选择的人选及其理由。而对候选人近况的调查了解,也在这几个月中进行。十月上旬或中旬(有时下旬)的一个星期四投票决定并颁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老舍因不堪凌辱于8月24日投湖自尽。瑞典1950年5月9日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驻华使馆不久就获悉了老舍的死讯。少数敏感的媒体,如香港的英文报纸《香港星报》,也于10月1日报道了老舍的死讯。此后,老舍之死更为海外所知。日本作家水上勉还在次年写了《蟋蟀葫芦》,以表示对老舍的悼念之情。于是,老舍就自动失去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最终评选资格。
也有人说是老舍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瑞典发现老舍已经去世,所以改判给了日本的川端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