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纯军事角度看,后一种意见无疑更有道理。事实上,朝鲜战争后直到中美联合抗苏前,中国沿海由于受到优势美国海、空力量威胁,一直处于紧张的战备状态,经济、交通的发展都受到制约、滞后,著名的“三线工程”实则是惩于沿海巨大军事威胁而不得不向内陆收缩,而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区长期政策性发展受限,也和沿海“敌情”的严峻息息相关。可以说,朝鲜战争为中国打下的“缓冲区”,对中国东部边疆安全,直接意义是相当有限的。
但如前所述,朝鲜战争的结果,让美国为首的列强领悟到与中国直接为敌、进行全面战争的危险和巨大代价,此后不论是在台海冲突或印支、南亚等中国周边地区军事冲突中,列强都小心翼翼避免直接冒犯中国,不愿因此再次冒与中国开战的风险。上世纪60年代法国戴高乐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历史性突破,并实际上结成反苏统一战线,其“成交”的重要基础,正是朝鲜战争中中国所体现出的实力、决心和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说朝鲜战争为中国打出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也是不无道理的。
然而进入21世纪后,国际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方面,中国不断崛起,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地缘政治格局,传统的“海防”、“塞防”安全理念,已被更积极的“利益空间”体系所取代,一个更和平、更开放、更国际化的生存环境,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无疑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自冷战结束后,经济上严重依赖苏联-东欧阵营的朝鲜,迅速陷入经济体系崩盘、民生凋敝的困境,政治、经济、军事上被南方的韩国越甩越远,在韩国及其背后美国咄咄逼人的“武统”和“文统”压力下,急欲自保的金氏祖孙三代,走上了对内强化个人崇拜和权力集中、对外以核武器和武力冒险相威胁,寻求“赎金”回报的“剑走偏锋”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