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的研究生郝相赫在微信朋友圈“炮轰”(夹杂谩骂)学术权威阎步克和北大历史系一些教授,人大历史系教授孙家洲在网上发公开信要解除师生关系,这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我憋得住尿却憋不住话,索性成文说几句。
首先,我们要区分“公域”与“私域”。一般认为,微博是“公域”,微信朋友圈是“私域”。当然,现在随着微博的疲软,微信朋友圈有“公域化”的趋势。中国人向来对“公域”与“私域”的区分不讲究,所以,香港“艳照门事件”谴责陈冠希的人多,谴责将艳照由私域散播到公域的人却少。例外还是有的,那就是毕福剑事件,大家都觉得饭居上讲话不宜流传到网上,对拍视频的人多是谴责。
那么,具体到郝相赫事件,该怎么区分呢?如果郝相赫的微信朋友圈很多学界的师生朋友,那他的朋友圈就相当于沙龙,他那番话自然就有流播到公域的“故意”;但如果他的朋友圈学界的师友比较少,就应该类比“私域”。现实的情况似乎是,郝相赫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当“私域”,但里面却还是有部分学界师友,这就比较复杂了。这点上,我倾向折中,微信朋友圈言论属于“相对公域”,因为你若把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的家庭亲子恩爱照片发微博,你那朋友肯定会屌你。当然,朋友与楼下丝袜大奶妹的床照是绝对不会发微信朋友圈的,那才是真正的“私域秘藏”,所以微信朋友圈又是“有限度的私域”。但不管是“相对公域”,还是“有限度的私域”,郝相赫不想此言论上传到微博这种“绝对公域”是肯定的,能看到他朋友圈的人也有道德义务尊重他这一意愿。而他的导师孙家洲将朋友圈言论公开化,显然在这点上踩了道德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