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于一尊”,在《成语大词典》里,“尊”字释为“指权威,受尊崇的人”。“定于一尊”这个词的意思,指“把一个受尊崇的人或学说作为判定是非的标准。”《成语大词典》是权威的工具书,由该注释可知,“定于一尊”适用两个领域,一是政治领域,一是学术领域。词典给出了该成语的一个近义词——“一家独尊”。与“定于一尊”相比,前者“侧重于只尊一个流派,一个体系”;后者“侧重于以具有最高权威的人作惟一标准,含独裁、专制之意。”(《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页243)
“定于一尊”这条成语,比较古老,至少在秦始皇统一之初就出现了。《成语大词典》提供了两个词源,一是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第一册,中华书局,1959年,页255)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李斯向秦始皇报告,“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这些问题应当如何处理呢?他给秦始皇的奏议是,“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指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百度百科)。以古非今者族(指古代的一种酷刑,即灭族——百度百科)。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同上)这条奏议直接导致了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批示只有一个字——“可”。“焚书坑儒”是一条政治举措,当然也有统一学术的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加强政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