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致文化界亦有人认为,“《心经》不伦不类,实为后来者的拼凑”(朱小丰)。
修正版《心经》全文:
菩提树下观自省,照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空,空不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般若多吉,菩提智慧,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般若波罗蜜多,若心为咒,则通明;若意为咒,则通慧,般若波罗蜜多为上上咒。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下面我们不采用常见的分段、逐字解释方法,直接进行整篇白话文解读:
盘坐,意想坐在菩提树下,与佛祖共诵此经。修《心经》就要五蕴皆空,即所有物质形体看到的和感受的一切都要放下,超越一切身心所受的苦难。
舍利子,以人眼看一切事物都是色,应该是真实的,不是空的。但是一切事物其实是变化的,你把它看成不变是因为你们同步都在变化。既然是变化的,那么它就不是真实的,都是空。从宇宙观的层次论来说,人眼看物质世界的事物是真实的,是色;看能量世界的事物是无形的,是空。佛家看物质世界的事物是变化的,所以是虚幻的、空的;佛家看能量世界的事物是有形的,是色。是故不仅受想行识是如此,宇宙万有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