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的里面是灯烛辉煌,香烟缭绕。我想这里作为一个古迹确是保存得很好的,人是有信仰的,也有信仰的自由,作为一种宗教,一种信仰,一种文化,自有它的存在价值。
历史上很多名人到过这里留下很多故事和诗句。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写给友人的一首诗: “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处是真依?”这首诗的字里行间看出苏轼对南华寺的真挚情感,看来苏轼当年是很想在这里结上一缘。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写下了《望南华》这样真挚动人的诗篇: “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匆匆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这首诗明显是他被俘以后被元兵北送到这里时写的,描述了当时寺庙的情景,抒发了他的心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
到了近代,许多著名的社会人士,也都纷纷慕名前来观光游览:
据说1924年孙中山在韶关发动第二次北伐时,虽然政务、军事极为繁忙,仍然带上刘成禺、许世英等来过,并向寺庙捐赠了银元,嘱咐要爱护寺庙里的一草一木,保护好文物,让后人瞻仰。
解放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不少先后到这里参观过。如:陶铸(1958年)、邓小平(1962年)、朱德(1964年)、陈云(1965年)、谢觉哉(1965年)、许世友(1980年)、胡耀邦(1983年),刘宁一(1984年)等都先后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