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网络上传来“杭州出事”的消息,余杭居民反对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集会抗议,随后警方与居民冲突照片传出,群众涌上高速掀翻车辆,“X人死亡”的流言播布,官方出面辟谣,拘捕打砸抢份子,政府官员宣布工程暂停上马。
这样的群体冲突已让人“审美疲劳”,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其冲突的模式。茂名、什邡、昆明等地的PX事件,以及众多垃圾焚烧厂冲突,都遵循着“悄悄施工、群众聚集、警民冲突、趁机打砸、事后拘捕、承诺停工”的管治套路。
太多起不难解决的争端,由于政府不吸取教训,民众也没提升抗议水平,最后以暴力冲突告终,恶化了官民感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而事件仍旧没有解决。一个以民主法治为目标的现代社会,却陷入古老的“官逼民反”、“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等管制模式中无法自拔,实在令人扼腕。
类似事件中,政府往往是始作俑者。以余杭为例,先是打着修复矿坑的口号悄悄施工,当居民得知消息,离公示截止已只剩一个星期,施工机械也运进了现场。知情权、参与权被剥夺,程序的非正义,遭到欺骗的愤怒,使当地民众迅速进入非理性状态,暴力抗争变得不可避免。本来一件有理的事,由于处理方式的笨拙,使自己变得极为被动,难怪白岩松在节目中称当地政府“情商太低”。
对于政府责任,媒体已在新闻评论中普遍谈及,这也是历次公共冲突的保留节目。而对于冲突的另一主角——当地居民的责任,媒体却习惯性忽略或一笔带过。在习惯意识中,当民间与政府发生冲突,老百姓天然具有正义的道德优势,而实际上,主动掀起暴力冲突的民众,有颇多值得检讨之处。我们应该深思的是:在公共事件中,公众应如何与政府讲道理?如何从“闹事”“造反”的抗争模式走出,升级到公民抗议的文明方式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