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向各国推行他的仁政理念失败之后,儒家文化将仁这种对君王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对所有人的道德要求。儒家这个初衷是好的,他们希望能借此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但由于儒家文化先天具有君主专制文化的色彩,使得儒家之“仁”对人的道德教化最终仍然停留在君主专制文化的层次上,使得儒家文化的追随者无法摆脱君主专制文化对思想的束缚。这种儒家文化对个人的思想毒害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论语》里面的一句话:克己复礼为仁。
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克己复礼为仁”。里面有三个词:克己、复礼、为仁。每一个词都在牢牢的束缚着每一个践行儒家思想的人。
克己:指克制自己的私欲。如果对于一个政务工作人员而言,这样的道德要求本无可厚非,当初孔子就是这样向君王们提要求的。但是在工作之外、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生来具有七情六欲的人被克制了私欲,人类世界将会变得一片死寂,人们将变成一具具没有感情的空虚肉体,无异于行尸走肉。像这样将所有的人都禁锢在一套可笑的道德教条中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复礼:原文是指恢复被破坏的周朝礼制,后来儒家将其变通为遵循当前社会的法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这本无可厚非,表面上看去也没有问题。但在社会的发展层面上,法制是要通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来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试想如果没有广大人民对社会条规不断的提出修改要求,恐怕今天的儒生们所使用的还是2000多年前就已经礼崩乐坏的周礼了。事实上,无论是国家法律,还是科教民生,人类社会只有在不断的打破旧的、无用的、过时的条条框框才能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