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归法律。法律的权威不容质疑。但怀疑的精神依然可贵。
回到事件本身,“我爸是李刚”这一标签,几乎成了河北大学“10·16”车祸案的最著名代言词。李启铭最为事件的直接制造者,可能不被行人熟悉,而作为他的父亲李刚的名字,却是人人皆知。“我爸是李刚”所代言的事件,在各大媒体2010年终盘点中,往往冲在的前十行列的前茅之位。
交通肇事,逃逸,一死一伤,也许它真的是一件交通肇事案,就想钱云会一案一样。但自从“围观改变中国”横空出世之后,围观者再也不满足于官方所提供的信息。他们不见证据誓不罢休,围观到底,为的就是希望事件的结果朝着希望的方向进展。但很不遂人意,几乎所有权威的答案,都不能让人满意。当年,博客出来晒太阳时,《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让人兴奋不已,《小强历险记》也给足了蛮子。几年过后,围观者越来越多,人们对博客的审美疲劳涌上心头,微博似乎有取而代之之势。140个字的容量,转发来转发去,事情被放大成为事件,围观成为微观。微观一样可以改变世界。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功能日趋强大,方便,普适。媒体的功能在网络的条件下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哪里有网络,哪里就能制作新闻。无需再把文字交给编辑把关,拇指即能解决问题。而无数个拇指一起作用,“公共事件”也在影响你的视野。
自从2010年10月16日晚
,“我爸是李刚”事件发生后,随即被网友河大义工传到天涯论坛上“发酵”,并很快被顶起。随后,猫扑网发起“我爸是李刚”造句运动,网友自由发挥。“我爸是李刚”事件最终由网络发起,围观共造。“网络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网络一发威,也许就能改变世界。但网络绝不仅仅像某演员所言,“网络是一个泄‘私粪’的地方,当‘私粪’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公粪’,那么,网络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共厕所!”网络自然有公共厕所,也有私家厕所,也无法避免有人“当网大小便”,但厕所毕竟不是网络的全部。一个没有厕所的社区还能叫社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