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房利美与房地美作为联邦政府名义上担保的专业房贷机构,它们始终是美国房贷与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放大器,它们既将美国的次贷做大,更将金融危机做大,最后也做掉了自己。2008年初,美国房地产总市值达12万亿美元,其中,超过5亿美元的房地产市值却是掌握在房利美与房地美手中。尽管房利美与房地美是美国房市泡沫和次贷危机的最大“替罪羊”,但源头依然是美国人的过度信用消费及银行放贷门槛的降低。
2003——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泡沫化,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银行业的“无门槛”按揭放贷。众所周知,过去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主要依赖于争抢优质客户而带来的存贷利差及服务收费,近几年来,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优质大客户早已瓜分完毕,尤其是中小银行急需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悄然启动,房地产放贷逐渐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眼中的一块“肥肉”。应该说,这种观点在中国房地产刚刚启动的2000年前后的确是对的。
然而,当2003年全国人民开始觉察到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时,“全民炒房”成为一种时尚,有的家庭拥有三五套住宅已是极其常见的事情,就像一个家庭可以拥有4部小轿车一样简单而容易,甚至有的炒家手中拥有数十套或数百套住房待价而沽,当然,也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工作不到两年就开始按揭买大房,这时,房价开始暴涨,甚至连年翻番,大家开始排队买“期房”、“抢购”;这时,房子不再是住的,而是用来“炒”的,或“赌”的;这时,我们的所有银行也参与了这场赌房市的“盛宴”,它们为了争抢房贷客户,不惜借用“传销”手法,利用职工及亲属关系低门槛拉客户,有的甚至直接大肆宣传“零按揭”、“零首付”,还有的银行借“转按揭”之名大搞“次贷”之实,银行之间在房地产信贷市场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破坏性竞争,并直接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推向了危险的边沿。
应该说,正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给我们注射了一针“镇静剂”,给我们服了一剂“安眠药”,它让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清醒过来。这是中国银行业的侥幸与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