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是孔子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
中庸之道出自于《论语·庸也》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传统的解释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过去的观点认为这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也就是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其实,如果将中庸之道只定性为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丁丁并不认可,丁丁认为,中庸之道是唯物主义观点,回答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生存原理,宇宙间万事万物之所以能够形成平衡,如各种星球包括地球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而且不坠落,相互不碰撞,其基本的原因就是中庸之道,如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生生息息,循环更迭,都建立在中庸之道基础之上。一旦脱离中庸之道,宇宙将不复存在,人类甚至所有生命也不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