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百年中国,被蹈海和呐喊所唤醒了的中国思想者们,承启蒙与救亡于一代,高扬个性解放的旗帜,却终于死寂于“舆论一致”。然有生活者,必有对生活意义之追索,必有思想之勃发。不论何时何地,凡有操纵舆论对思想自由行压迫者,必有自由思想挣脱牢笼对“舆论一致”之反抗。谓之“启蒙”,谓之“解放”,谓之“人的全面发展”,谓之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声称以马克思主义立国者不能不面对之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悲乎“启蒙”! 
今言“启蒙”者,面对着21世纪而言说。其时,衣食已足,家国已立,唯心灵无着。试问天下心灵,家园何在?  
读者诸君,我这一问,固然是跨越世纪的一问,固然是对着天下而发问,但首先是从我个人飘泊无着的处境中发出的一问,是“此在”或在此的一个心灵于荒野中探询家园的一问,是启蒙之初的一问。  
启蒙,于当下的中国,就是对我们熟悉的权威发问。我们熟悉它,因为它已经统治了我们太久太久,以致我们已经习惯了它的统治,对依赖于它的全部社会生活感到“亲切”,并且宁可放弃思想的权利,宁可为了这亲切的生活而流入“平庸”。启蒙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这“主流”,首先是与权势,利益,名声紧密联系着的那些立场.那些世界观,那些观念和话语。对这些立场,观点,话语的批判之所以不容易,不是由于我们的心灵沉迷于“主流”之中而不意识到其谬误。事实上,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早已经不相信“主义”或其它的由权威们炮制出来的话语。批判之不易,首先是因为与权势,利益,名声保持一段疏远的距离之不易。君不见北京大学校园里部长,局长,港台商人车水马龙,谓之“混文凭”,谓之“文化夜生活”,实为名来,为利往,为权谋。试问知识者,敢为社会之“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