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系列过期却不过时的央视视频“小崔说事”,专栏多是对某些著名作家的访谈节目。你看那些名气飙升的作家们,成名暴富以后,情操气节也随之一路飘浮。率先对自己六旬开外的高寿年龄,置之不理,谈起当年创作的初衷,尽皆归功于革命理想的激情感召。而六旬份内的作家,也是据理力争,当仁不让,把旧日嗜好文学的起因,献媚给前苏联老大哥的贵族公知。在这些人的言谈话语中,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一个世界大文豪的名字,那就是“托尔斯泰”前面还得加一点和俩字儿“列夫”。
是的,这位上上世纪文学大师的世界地位和文学功绩,那都光辉普照,不可磨灭。问题是我所质疑的一种顾虑是,在上个世纪中国最压抑的特定时期,这些个现今身价暴涨,金口玉言的作家们,在还没著名的历史年月,许能读阅到大师的书籍。也许有的富户人家,能仅存限量收藏大师的经典,问题是富户人家又没能走出来,一个半个现今的著名作家。我不否认这些名人作家,都看过大师的经典巨著,我只是对公知们公阅的时期,内存一些困惑而已。你要是讲解放前看的,我不敢跟你抬杠,可你非说建国后欣赏,又给了怎样的震撼极其动力。之后你就笔耕不坠,成文若干云云,我觉得读者也得跟着云云。
我不是作家,可我偏爱文学,我虽然不是作家,可我照样有着文学的梦想。要是说起我这个梦想的渊源,那真是思想肮脏,动机龌蹉,还好行为上没有下流,否则的暴露就将转换成如果,一切不堪假设。即使现在每当寻思起前时旧日,之所以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基因,那都可谓想嘀咕还有点儿,不好意思唠叨出口。但是随之年级的增长,脸皮厚度的加强,还是主动坦白交代一下,问题的本来面目最好,最好。说个不中听的俗话概括,这就是小毛贼入监舍,三天没过就会不打自招。何况藏匿在我心底的这个隐私,已近三十余年的人生光景,就算是档案,也该到了解密的另类时期。